
1952年4月,彭德怀从朝鲜战场返回国内,从此开始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,直到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署,他才再次前往朝鲜。
图片
很多人以为彭德怀是志愿军唯一的司令员,但实际上,志愿军历任正式司令员就有四位,还有两位虽然没有正式任命,但在不同时间主持过志愿军的日常工作,也可算作“司令员”。那么,这六位司令员回国后待遇如何?他们是否继续受到党和军队的重用呢?
1950年9月,美军直接出兵干涉朝鲜,战争形势急剧恶化,朝鲜人民军在强大的美军火力下节节败退,平壤迅速被攻破,形势非常危急,甚至金日成本人一度失去联系。危急之中,金日成果断派特使向毛主席求援。经过多次政治局会议,中央终于决定出兵朝鲜。
图片
毛主席最初考虑的志愿军司令员人选是粟裕和林彪。粟裕因擅长大兵团作战,是理想人选,但健康状况欠佳,需要去苏联治疗,否则去朝鲜作战可能加重病情。林彪同样经验丰富,对四野部队熟悉,指挥能力一流,但他对出征并不积极,而且自1938年受伤后身体一直不好,因此未被选中。
最终,彭德怀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第一任志愿军司令员。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时,中方代表是彭德怀和李克农,这也让外界产生“彭德怀是唯一司令员”的印象。1952年4月,由于身体原因,彭德怀回国,开始主持军委工作。1954年,他正式担任国防部长,几乎成为除毛主席外军委的事实第一人。1955年,他被授予开国元帅称号。虽然1959年庐山会议后遭误解撤职,但仍保留政治委员身份,继续在中央领导岗位。
图片
第二位司令员是邓华。1952年彭德怀回国后,邓华被任命为代理司令员,次年正式担任司令员。他策划指挥了惨烈的上甘岭战役,也在1953年的金城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,为停战协议的签署做出贡献。1954年回国后,邓华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,虽算不上升迁,但也没有降职。然而,1959年庐山会议后,因与彭德怀关系密切,邓华被迫离开军界,转任四川副省长,整整离开军队近20年,直到1977年邓小平重新掌权才回到中央。
图片
第三位是杨得志。1951年2月,他率部进入朝鲜,1954年10月接替邓华成为志愿军司令员。1955年回国后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,并在该职务上坚守18年,可见中央对他的高度信任。随后,他在对越反击战中担任总参谋长,官职持续升迁。
第四位是杨勇,他入朝较晚,直到1953年5月才参与朝鲜战斗,并参加了金城战役。1955年4月成为志愿军最后一任司令员,1958年10月带领最后一支部队回国。回国次日,毛主席在中南海设宴款待归国英雄,之后杨勇担任北京军区一把手,可谓顺利升迁。
图片
第五位是陈赓,严格意义上只能算代理司令员。1951年他首次入朝作战,1952年彭德怀回国治疗时,陈赓代理司令员职务。陈赓多次入朝参与上甘岭战役,其建立的坑道作业体系在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1952年6月,他回国筹备哈军工,升迁明确。1961年陈赓病逝,追悼会上周总理和九位元帅亲自到场,可见其党内陆位之高。
第六位是宋时轮,他未正式担任司令员,但曾主持过志愿军部分作战工作。在长津湖战役中,他率第九兵团参战,虽损失严重,但仍展示了志愿军威力。1952年秋,宋时轮回国担任军校校长,从副司令员到校长,可算是降职。但1955年授衔上将后,他大部分时间从事军事教育工作。
图片
总体来看,这六位司令员各有不同命运。邓华庐山会议后被迫离开军队二十年,遗憾终生;宋时轮虽然遭遇降职,但始终留在军队中。彭德怀、杨得志、杨勇和陈赓则在国内继续受到重用,官职有所升迁,展现了他们在党和军队中的重要地位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掘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