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甲午战争中,日本战胜了中国,开始享受侵略带来的丰厚成果。经过数百年的屈辱屈从于中原王朝,他们终于尝到了胜利的甜头,也体验到了列强的特权,这让日本逐渐沉迷于侵略的快感之中。
图片
随着日本轻松占领东北三省,这一地区的资源、矿产和农业发展得到了大幅提升,面积甚至是本土的两倍。这不仅让日本的实力大增,还为之后全面侵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跳板。
1937年9月18日,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,全面发动侵华战争。与此同时,蒋介石在内外压力下,于西安事变后,宣布全国进行抗日。此时,红军也迅速整编成第八集团军,隶属于国民政府军序列,全面投入抗日战争。
图片
那时,中国的抗日战争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。毕竟,日本当时势头强劲,一路南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。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,一场胜利对于提升全国人民的信心、鼓舞抗日士气至关重要。而红军成为八路军后,也急需通过胜利,向全国展现自己的实力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平型关战役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胜利。这不仅是国共两党共同的胜利,也是对抗日信心的一次极大激励。然而,在看到伤亡报告后,毛主席说:“这样的仗以后不能再打下去了”。那么,平型关战役究竟有多惨烈呢?其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?
当时,日军从华北开始向山西进军,计划在三个月内占领整个中国,迫使蒋介石投降。山西是重要的战略地带,日军必定要占领。阎锡山自然不愿让自己的大本营沦陷,因此紧急部署防线。然而,日军很快发现平型关的防守较为薄弱,决定先攻占平型关,再通过雁门关展开围堵,从而全面进入山西。
在这种情况下,阎锡山紧急向蒋介石求援,最终得到八路军的支援。此次支援的主力是115师,全师约有15000人,其中12000人参加了此次伏击战斗。凭借着快速行军,115师提前抵达,准备对日军发起伏击。平型关的地形较为狭窄,日军列队行进,阵形就像一条长蛇,这种队形非常容易被拦截,但也有一个弱点:长蛇阵行进缓慢,不容易被全歼。
从理论上来说,围成一团时敌人的爆发力更强,但一旦分散成长队,爆发力就大大减弱。结合地形和敌军的行军特点,八路军选择了从两侧发起袭击的战术,这样可以有效发挥优势。尽管日军在战斗开始时遭到意外打击,但他们很快利用汽车等掩体进行反击,并迅速组织防线。经过迅速集结,日军凭借重机枪的掩护,扭转了局面。
虽然八路军人数是敌军的三倍,但由于弹药不足,一旦陷入长时间对峙,形势就会变得极其复杂。因此,在第一波攻击后,八路军吹响了进攻号角,发起了冲锋。这场战斗最终歼灭了日军约1000人,缴获了大量武器、物资以及被褥,为接下来的过冬提供了保障。
图片
然而,这场伏击战的战斗非常激烈,长达6个多小时,最终付出了600多人的伤亡,才成功消灭了1000多名敌人。从数字上看,八路军确实获得了胜利,但这无疑是一场惨胜。毕竟,敌军只是二流的辎重部队,而且八路军提前布置伏击并且兵力是敌军的三倍,才取得这样的战果,难怪毛主席在看到战报后感叹:“这样的仗以后不能再打下去了。”
尽管如此,这场胜利仍然极大地鼓舞了抗日信心,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日军并非不可战胜的事实,也为后续的抗日战斗奠定了基础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掘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