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古代帝王家的真实写照
古代帝王的生活,表面上风光无限。踏入皇宫,满眼都是金银珠宝,权力唾手可得。然而,这高高在上的位置并非毫无代价,背后往往暗藏杀机。在百姓眼中,皇族如同神仙般尊贵,但对皇帝本人来说,最危险的敌人可能就是自己的至亲。历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:如果王朝没有被外敌推翻,那么皇族内部的自相残杀往往最为惨烈。父子反目、兄弟相残,在帝王家如同家常便饭。正如南朝刘宋的刘子鸾临死前悲叹:“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家!”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场“鸿门宴”。主角比前人稍显机敏,侥幸逃过一劫,但躲过这一次,真的能逃过下一次吗?
历史上的“鸿门宴”传统
提到“鸿门宴”,大多数人会想到项羽和刘邦的经典对决,但这类暗藏杀机的宴会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。早在春秋时期,赵简子就曾设局杀害自己的姐夫中山君——趁其醉酒之际,命厨子一刀斩下他的头颅。后来的“鸿门宴”更是花样百出,有的悬挂白绫,有的下毒酒,有的直接拔刀相向,但目的只有一个:置人于死地。
展开剩余64%对于皇帝来说,杀害自家人似乎成了一种“祖传手艺”,死在这种局里的,十有八九是亲兄弟。比如公元929年冬天,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就给自己的兄弟徐知询设下了一场“年关家宴”。李昪邀请徐知询进宫时,嘴上说的是“兄弟团聚,共度佳节”。宫中金碧辉煌,歌舞升平,珍馐美味摆满桌席,乍一看其乐融融,但两人心知肚明——这哪是家宴,分明是阎王殿的断头饭。
毒酒与机智的较量
宴会刚开始,李昪还故作亲热地和徐知询寒暄几句,气氛看似融洽。随后,他拿起酒壶,笑眯眯地为徐知询斟满一杯酒,说道:“弟弟,祝你长命千岁!”
这话听起来像是祝福,但徐知询心里一沉:不对劲!他太了解李昪了,这位兄长向来喜欢用毒酒解决眼中钉。而且进宫前,他就收到密报,说皇帝早已备好毒酒等他赴宴。这杯酒哪里是祝福,分明是催命符!
眼看毒酒递到面前,徐知询急中生智,不动声色地将酒倒出一半,然后举杯对李昪说道:“兄长,我愿与您共享这五百岁!”
此言一出,李昪顿时愣住。如果不接这杯酒,就等于承认自己下毒;可如果喝了,半杯毒酒下肚,自己恐怕也难逃一死。两人僵持不下,气氛瞬间凝固。
关键时刻,李昪身边的伶人申渐高挺身而出,笑着打圆场:“五百岁哪够?不如让我替陛下和王爷喝了吧!”说完,他抢过两杯酒一饮而尽,不久便毒发身亡。
李昪的身世之谜
说到这里,或许有人疑惑:李昪姓李,徐知询姓徐,他们怎么会是兄弟呢?这要从李昪的早年经历说起。他生于公元888年的彭城,虽然出生年份吉利,但童年却极为悲惨。当时徐州战乱频发,他的父亲李荣被抓去当兵,从此杳无音信,母亲独自抚养他,最终也离世了。年幼的李昪无依无靠,只能跟着其他孤儿沿街乞讨。
然而,命运有时就是如此戏剧性。公元895年,七岁的李昪在亳州乞讨时,遇见了淮南节度使杨行密。杨行密虽然
发布于:天津市掘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